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周四公布今年首批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涉及铜冶炼和氧化铝等19个行业,并强调要力争在9月底前关停列入公告名单内企业的落后产能,并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彻底拆除淘汰,不得向其他地区转移。
唯有如此,才能有力回击唱空中国论调。实际上,在经济下滑阶段笔者很难看到欧美的结构性改善。
因此,笔者认为,回击唱空的最好方式在于一方面加大与市场沟通,提高政策透明性与一致性,以及时引导、稳定市场预期。笔者早前曾在本专栏文章《四万亿刺激与调结构之辩》中有过详细阐述,概言之,可以归纳如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底线到底在哪里?有没有政策手段和时间维持增长底线?中国经济二季度乃至7月以来的宏观数据已经说明没有政策支持可能7%的增长都不保。另外,资本流出、出口负增长等等数据也在挑战脆弱的中国经济增长。因此,笔者认为当前至少需要厘清如下问题的思路,才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与信心,为稳增长提供支持。
同时,利率高企传至实体经济,导致企业资金压力增大,亦不利于稳增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创2003年以来新低,工业增速也与2009年上半年接近。沿着贸易人民币、金砖人民币、马歇尔人民币、石油人民币、商品人民币、离岸(欧洲)人民币和地缘安全人民币,逐级攀升多点并进,最终获得国际铸币权和定价权。
所以整个市场的结构,比单一化某种资产或者资本的所有制形式更加重要,竞争性的混合产权制度安排是产生鲶鱼效应的一种手段。预期未来在利率市场化方面:从长期到短期,存款浮动空间会进一步扩大,直至完全放开(期间也可能借助大额存单)。未的来城市化过程中,类似的也会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运营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新三板体系,使之更加规范和开放。
而其他一般性竞争领域则应该是完全交回给市场。4)政府的经济建设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分开,提高社会性支出的财政占比,并允许地方政府发债。
) 进入 邵宇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改革 。主要存在于以下问题:1)中央和地方分配不合理,事权与财权错配如果在深秋,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实按照上述这些设想,启动一揽子改革进程,就使得中国有机会站在进步时代的入口。即便是在国有经济已经形成绝对优势的金融、军工、电力、石化、电信、煤炭、民航和航运等领域,也可以进行产权多元化,将部分股权转让给民资或者外资,实现国退民进,打破垄断,搭上市场效率的便车。
汇率市场化方面,波动幅度会进一步放开,形成机制会更加合理。理顺国退民进的逻辑最后,国企改革则事关公平市场环境建立,进而决定全社会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最终实现。中国要素价格普遍偏低,尤以水、电、气等为甚,这本质上是对生产者进行补贴,并纵容生产者低效利用能源、资源,危害环境安全。) 进入 邵宇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改革 。
沿着贸易人民币、金砖人民币、马歇尔人民币、石油人民币、商品人民币、离岸(欧洲)人民币和地缘安全人民币,逐级攀升多点并进,最终获得国际铸币权和定价权。其次,以收入分配改革为保障下的大消费和消费升级替换原来的消费不足,如果前面几项改革理顺了,则期待已久的收入分配改革就能水到渠成。
个人税制方面的调整则具有结构性,一方面降低中低收入阶层的税负水平,另一方面加大财产税(房产税等)征收力度。当然必须清醒的是,接下来的改革攻坚肯定不是人人都会得益的帕累托式改进,市场参与者需要仔细甄别谁会从中获益谁将受损,并展开相应投资决策。
要素价格改革是未来推进泛环保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并对中国工农业生产效率提升起到鞭策作用。1)全口径预算监督,土地收入、国有资产全部进入预算内,着力提高预算透明度,酝酿《公共财政法案》。土地问题的症结在于使用权人为分割和固化,同地不同权。更进一步看,笔者把下个1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动力和逻辑概括为:七大改革拉动新三驾马车,全面升级中国经济。更多的优质公共服务则根据积分数量上升逐步最终现实并轨。其实户籍只是获取公共服务的牌照而已,积分制和居住证制是一条可行之路,居住证保障市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未来这些公共服务将在国家一级统筹,并且跨区域调节转移支付。
国有资产必须进行分类管理,这是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以及确定合适的国有经济布局的基本前提,只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实现相对控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增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促进消费金融发展。
实践中,以BT、BOT、BDOT为代表的市场化模式正在成为主流,推广难度也较低。在那个历史阶段,该税制确实为中国推进国家基础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但时至今日也积淀了不少弊病。
真正有吸引力的是大中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优渥,就业机会多,但目前来看开放之路困难重重,关键在于,大中城市的公共资源仍然有限,承受不了过量人口的涌入。适时推进资源税和环境税要素价格改革领域而言,目前极度困扰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本质是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
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电、用水、用气等阶梯价格制度,完善水电上网价格形成机制,并推进资源税和环境税优化,将会理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和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预期未来在利率市场化方面:从长期到短期,存款浮动空间会进一步扩大,直至完全放开(期间也可能借助大额存单)。一旦理想丰满,市场现实可能也不会过于骨感。所以整个市场的结构,比单一化某种资产或者资本的所有制形式更加重要,竞争性的混合产权制度安排是产生鲶鱼效应的一种手段。
某些经济体靠印钞机让股指不断创出新高,真没什么技术含量,中国也都试过(双重投放的高峰2007-2008),确实是像坐过山车般刺激,但教训也历历在目。中央占据税收的大部分,地方财政相对紧张,这也是土地财政的主要成因。
最后一点,以货币形式存在的国企分红和退出得到的资本应全部划至全国社保管理机构以充实养老基金,再以财务投资形式重新回笼到资本市场进行保值增值,为消化未来国民养老的隐性负债提供支持,即实现国有资本积累成果的全民共享。预期主要改革方向是国有资产覆盖领域的调整和国有资本的有序进退。
靠结构调整和改革转型推动市场行情和人气提升才是真牛。完善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新三板体系,使之更加规范和开放。
金融改革的作用是建立现代化金融体系,形成足够深度和广度的金融市场,丰富金融产品和投资选择。据盛洪测算,2010年仅在银行、石油、电信、铁路和食盐等五个垄断行业中,行政性垄断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就高达19104亿元。不过我们相信,在改革大幕展开的第一阶段,乐观的情绪是容易泛化和相互感染的。从财税体制改革来看,上一轮整体改革中,推出了分税制,并形成了以增值税为核心的税收体系。
深度城市化是一个农民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和市民公民化的过程,它将产生出一个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土地症结在于使用权人为分割和固化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则是新时期进一步释放土地和人力两大核心生产要素活力的关键,更关系到城镇化目标的实现以及农民利益的保护,事关经济社会稳定以及长远发展。
国有企业的主要弊病,诸如产权不清、效率低下、与民争利等,早已众人皆知。主要存在于以下问题:1)中央和地方分配不合理,事权与财权错配。
实际上,例如铁道部这计划经济最坚实的堡垒也已经被攻破,从政府的一个部门变为一家企业。充分而且均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网,可靠的财产性收入和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将有效提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意愿和能力合二为一。